法治周末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并正式公布旅游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065—2019)(以下简称“新国标”),代替了此前2017年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此次“新国标”将旅游民宿等级由金宿、银宿两个等级修改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3个等级,并设有星级标志有效期为3年、3年期满后应进行复核、旅游民宿评定实行退出机制等规定,加强了对卫生、安全、消防等方面的要求。
近年来,民宿以“充分融入当地文化与自然资源,让住客深入体验当地社会风俗与生活习惯”的特性,备受游客青睐。然而民宿在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卫生、安全等问题。在受访专家看来,此次“新国标”的出台,正是针对这类问题作出了规范化管理。
政策助推民宿火爆
去年年底,在北京市怀柔一处风景区周边,张梓把一套闲置的自家老宅改造成了民宿。
开民宿一直是张梓的梦想,热爱旅行的他去过很多城市,民宿也是他每次旅行的标配。“每个城市都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相比规模化、标准化的酒店,体验民宿更让人有强烈的融入感。”这是张梓偏爱民宿的原因。
“大部分民宿经营者都有展示独特地域文化、广交四方好友的初心。”现在的张梓也经常会和房客们一同聚餐、喝酒聊人生,“这种方式能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度。”
像张梓一样的民宿经营者还有很多。从2012年至今,随着游客对住宿的个性化需求大幅提升,民宿市场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9》统计:去年,我国共享住宿业交易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参与房客数为7945万人,从业者人数超过400万。
有业内人士分析,民宿业如此“火爆”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民宿能够满足人们个性化旅游的需求。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进入景区的散客占比已高达70%至80%,游客对旅行的需求逐渐上升到了文化、社交层面。在住宿方面,他们更愿意选择外观具有鲜明特色,可以与当地人交流的民宿。
另一方面,民宿的迅猛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在政策方面的不断支持。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将民宿短租作为国家支持发展分享经济、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为民宿业的发展规划好了蓝图。
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
国家对民宿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助推了民宿市场的崛起。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6-2017中国客栈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一项数据显示,从2016年8月起,民宿已超过了酒店的搜索指数,民宿的平均入住周期与入住率均高于酒店。
共享住宿平台审核不严
尽管民宿可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但作为新兴产业滋生出的安全、卫生问题也频频发生。
2014年1月,云南省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因一家名为“如意客栈”的民宿取暖设备使用不当,导致发生火灾,让这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物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近期,成都太古里、重庆解放碑等多个“网红打卡地”周边小区内民宿“泛滥”,电梯超负荷运载、乱丢垃圾等问题也令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种种乱象也倒逼“新国标”在民宿评级要求中,对设施和设备、服务和接待、特色和其他方面,有了更为细致的要求。“新国标”规定:旅游民宿应符合治安、消防、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等有关规定与要求,并取得当地政府要求的相关证照。其实早在2017年的“国标”中,也规定经营者应依法取得当地政府要求的相关证照,满足公安机关治安消防的相关要求。
但法治周末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有一部分正在经营的民宿其实并没有办理好上述相关证照。
张梓就直言,他的民宿只办理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其他如《特种行业许可证》《消防合格证》等证照,由于手续过于繁琐很难办下来,“但店里该有的消防通道、灭火器、安全指示灯都有准备。”张梓说。
一些房主之所以敢如此“放心”是因为当前一些共享住宿平台审核并不严格。
“各平台对经营者的审核机制松紧不一。有些平台甚至不需要任何证件,只要合同上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就行,有些平台则需要经营者上传《营业执照》与《特种行业许可证》等。”民宿老板杨子向法治周末记者直言。
杨子的民宿位于吉林省雾凇岛,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客流量受到严重限制。2015年,她入驻了途家、艺龙、美团等旅游平台后,订单量开始翻倍增长,仅一年的时间,净利润就高达100万元。
如今,共享住宿平台已成为民宿经营者获取客流量、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但杨子也透露,入驻流程确实比较简单,商家只需要登录平台的商家后台,填写店铺的基本信息、电话与照片,平台的工作人员很快便与民宿经营者取得联系,发送合同入驻成功。
2017年,有杭州网友爆料称,在和男朋友用爱彼迎平台预定台湾民宿入住后,发现浴室和卧室内装有针孔摄像头,隐藏在烟感器里,并进行了偷拍。
2018年4月,又有网友投诉称,春节期间在爱彼迎平台上预订的民宿房间内发现了针孔偷拍摄像头,该摄像头正对卧室床头,隐蔽在插座里。
去年8月,一名客人通过携程网订购了由途家平台供应的民宿后不久,其三岁半的女儿不幸从未安装护栏的窗户坠落身亡。
……
近年来,类似上述这些从平台上订购的民宿出现安全、隐私泄漏等问题的事件屡见报端。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平台在利益面前,往往对入驻酒店存在审核不完善、相关约束不到位的问题,只有当舆论袭来,给平台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时才会收敛,行业整改始终缺席。
对此,途家公关部负责人也坦言,由于民宿行业存在数量多、分布分散、个体经营为主等特点,平台确实存在监管难度,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应对民宿单独立法
除了星级制度和退出机制外,此次“新国标”还提出,参评民宿的食品来源、加工、销售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从业人员应按照要求持健康证上岗。在生态环保方面,要求参评民宿建设、运营应因地制宜,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污水统一截污纳管或自行有效处理达标排放等。
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此次民宿“新国标”的发布,对于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运营管理、推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相关标准的出台,可以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法中心主任王天星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现行旅馆业治安管理条例主要针对的是旅馆,而民宿是非标准住宿业态,不能用同一标准套用不同的业态,倘若按照旅馆的标准对民宿进行核查,那民宿在各方面都无法达到合格,因此,理应由国家针对其特性进行民宿的单独立法。
“现行的旅馆业治安管理条例、消防法理应修订,应根据新时代住宿业发展的实际,对住宿业态进行分类处理,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方为上上策。”王天星建议。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认为,在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时,可以考虑由相关协会牵头、政府部门参与来制定行业标准,进而形成社会公认的标准,对市场准入、保险、发票等细节作出规范。
“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依照习惯。制定这样一个得到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实际上就是确立了一条裁判规则,使民宿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加规范。”朱巍说。
民宿“初心”正被改变
法治周末记者观察发现,近年来,由于文化创新的概念风行,民间资本纷纷对民宿业加持,促进了其市场的快速崛起,风光无限。然而,一直以“经济实惠”为美誉的民宿,随着一些高端“网红”度假酒店频繁介入后,精品或设计型的酒店,逐渐成为民宿业“效仿”的标杆。
业界普遍认为,当前大多数民宿与本地文化、周围环境迥异,似民宿却非民宿。加之各路资本暗涌,打着标准化、规模化的“噱头”介入,所谓原住民的民宿早已消失殆尽。
各大旅行App上,动辄上千元甚至过万元一晚的民宿,比比皆是,与不少高端酒店的价格平起平坐。这不禁让民宿从业者担忧,精品酒店与民宿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民宿最终是否会走向度假村的方向?对产业而言,积极向上发展的态势固然重要,但对住客而言,他们认为民宿的发展,已经背离了初心。
旅游博主芊芊对法治周末记者感慨,曾经均价200元就可以住到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宿,而如今这个价位的民宿,只能算得上普通家庭旅馆的标准。随着“网红”的炒作,一些极具“个性化元素”的特色民宿价格疯涨,甚至有些热门地区还出现“有钱也抢不到房”的情况。
除了民宿的价格不再亲民,体验感也大打折扣。“不少贴着‘民宿’标签的民宿,根本没有当地‘原生态’的体现,在整体结构、风格上与星级酒店雷同。”芊芊称其为“伪民宿”。
对于上述现象,长期关注民宿业发展的浙江山屿海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锐分析:一是“城市文青创业”的标新立异,试图把城市时尚风与小资文化的“雅”搬至乡村,来“颠覆”乡村人文图景的“俗”,却忽略了乡村民宿产品在乡村民俗方面的核心本质;二是资本投资的“连锁化”民宿,批量收购民宿或包装成明星网红民宿后,完成股权转让套现。以利益至上的经营导向,早已背离了以民宿产业经营推动乡村发展的初衷。
“这些‘伪民宿’已经失去了对乡俗文化的情感与尊重,仅将其视为工业品化的变现工具,长此以往将难以维续。”李锐表示,其根本问题在于民宿的经营者已非原住民,没有了原乡文化的底蕴,自然也无法成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
来源:迈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