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对民宿进行法律界定 使其合法经营健康发展

来源:辽宁省饭店餐饮协会 上传:表哥 时间:2018-03-12 阅读:

  《提案》称,国家应该出台明确规定,对民宿进行法律界定,改变民宿当前“无法可依”的尴尬现状,以此推动民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乡村振兴作为推动中国乡村变革之关键,正在兴起的民宿则可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十三届第一次会议提交的《关于促进民宿健康发展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提出国家应该出台明确规定,对民宿进行法律界定,改变民宿当前“无法可依”的尴尬现状,以此推动民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提案》称,民宿作为乡村旅游、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元素,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呈现多元化的局面。

  作为一个结合当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以生产、生活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住宿服务的经营场所,民宿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至少有两个明显优点:首先让闲置资源的再利用让农村及城市的闲置房变废为宝,让居民在家门口创业;其次促进文化、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民宿能实现对传统古村落、古建筑的“活态”保护,实现文化传承以及满足个性化、体验式旅游的市场需求。

  国家早已意识到民宿行业的价值和意义。2015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指明“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的方向。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中国大陆客栈民宿总数达53852家,两年内涨幅达到近78%。

  跟民宿兴旺的发展趋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全国各地关于民宿法律界定和配套政策严重滞后,使其长期处于自发生长、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

  全国工商联在其《提案》列举了民宿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首先是合法经营问题。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民宿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经营,没有营业执照,没有消防许可、特种行业许可、卫生许可等各种住宿业必备的证照,缺乏运营监管。另外,民宿主要经营场所是居民闲置的住房,土地、物业性质多为宅基地、非建设用地、住宅等。经营性场所产权性质一般要求为商业或者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物业性质不合法,也是民宿经营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其次是监管还不到位。中国民宿业近几年迅猛增长,但相应监管却未能及时跟上。民宿属于非标住宿,不像星级酒店那样可以按标准去衡量和监管,管理混乱、监控设施不全等行业负面消息时有发生,卫生和安全也存在相应问题。

  国家相关部委也均已发现问题所在。

  2017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经营者处理投诉规范》《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精品旅游饭店》等4项行业标准正式实施,首次为民宿行业建立“国标”。

  关键问题是,在随后全国各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和监管标准,存在差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国家层尚未对民宿准确的法律界定,形成公安、消防、食品和卫生安全等部门在执行准入机制、市场监管方面均无法实施,更促使“国标”难以有效落地。

  针对上述难题,全国工商联对民宿发展在《提案》中给出解决方案。

  首先,出台国家层面的明确规定,对民宿进行法律界定。民宿要合法运营,有序发展,首先就必须得合理定义民宿。什么样的住宿经营场所称之为民宿,什么样的又称之为旅馆、酒店。定义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监管要求和运营标准。只有合理界定了民宿之后,才能针对其特性制定政策、开展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

  其次,建议由国家旅游局牵头,联合公安、消防、环保、卫生、住建等部门出台独立的监管标准,协力解决民宿合法、有序经营的问题。可考虑从民宿的实际经营出发,以独立的监管方式、监管标准对民宿进行规范。

  另外,对民宿投资进行指导和监管。建议相关部门成立专门小组对目前的民宿市场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市场投资行为,避免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浪费。

 

 来源:澎湃新闻

[发表评论] [收藏本页]